做医生,就是一种信仰!

2015-07-16

我们医生必须明确3个问题,即为什么做医生?做什么样的医生?怎样做好医生?我们学医并走入这个崇高行业起,就应该明白医生不仅是一份职业,而更是一种信仰

 

1. 责任感

 

这种责任感带来的快乐感和成就感,是所有级别的医生都能在工作实践中均能体会和感觉到的。

 

患者及其家人将健康和生命托付给了医生,责任感是每一位医务人员实施医疗活动的根本,它体现在医疗活动的每一个细节中。医生应该细心地对待患者的每一个细节,时刻牢记“患者无小事”,“如履薄冰”。

 

实习医生就是因为在大学实习期间感受到老师们明确诊断疑难杂症、成功挽救濒死患者的生命,而选择做某个专业的医生;职业医生每时每刻都能体会到这种快乐和成就,就是因为有这种感觉,尽管很辛苦、尽管常常不被理解、尽管有时面临着发生医疗纠纷的风险,仍能继续坚守这份职业且执着医学事业的追求。

 

2. 使命感

 

救死扶伤是职业医生的天职。无论患者是贫穷还是富有,他们都应享有同等的就医权利,医生都要给予无私的诊治。但是,这种天职受三方面影响。

 

第一,现代医学的局限性。我们还不能治愈所有疾病,不能治愈每一个病人,美国医生特鲁多的墓志铭“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就对医生的职责做了很好地诠释。

 

第二,病人及其家属的合理选择。除非病人情况紧急、存在生命危险的情况下,医生在实施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时,必须征得患者同意,并应当取得其家属同意并签字后方可实施。也就是说,我们的检查和治疗手段是受到患方限制的。

 

第三,病人医疗费用支付方式。自2009年实施《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以来,我国建立了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具体保障方式包括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乡医疗救助等多种形式。据悉,现在我国居民医保覆盖率已超过95%。但是,仍有少数病人由于病情治疗费用自费比例较高或者未获得保险资格等因素而无力支付相应的医疗费用,将影响治疗的实施。

 

在这样的情况下,我认为有必要采取商业保险、社会慈善医疗救助等形式补充相应医疗费用,保证治疗的实施。

 

3. 积德感

 

人命关天,“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医生唯有以厚德为基础,心术才能正,厚德和心术正是医术的基础。做医生的价值是不能用金钱来衡量的。

 

做了22年医生,我越来越体会到,医生帮助每一病人的过程就是积德的过程,这是为自己积德,也是为科室积德,为医院积德,为中国医疗事业积德,更是为人类的健康积德。医生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会真心地热爱病人、热爱医学事业,医术才能不断提高,才能更好地为病人服务。

 

一名医生应该时刻以感恩的心态对待每一位患者。这种感恩的心态应源于患者的信任。患者是医生治疗的对象,更是每位医生成长的基石。作为医生,我们对患者应充满感激之情,我们为患者治病,患者也为我们医疗事业做出了贡献。

 

为此,我们医生在实践中,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高自己专业素质和技能,不断总结经验,医学是一门经验科学,经验来自于实践与总结。我们医院的张树基教授在当住院医时在急诊室轮转了2年,每天都睡在急诊室,只要有病人他就看,有抢救,就参与。他知识非常渊博,经验丰富,他在世期间,内科的每一病房、甚至于外科、妇产科有疑难病人,有时都需要他来拍板,只要是他看过病人后,大家才有底。张树基教授是我们医生学习的好榜样。

 

如何在现实工作中,履行责任、使命和积德,笔者认为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一个实事求是的医生,是心怀大爱的人,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1、敢于提出不同意见,反对“两个凡是”的错误观念,并善于听取不同意见。只要是对患者有利的任何意见或建议,他(她)都应有科学的态度和胸怀,采纳各种不同的意见和建议,而不是文人相轻,唯我独尊;

 

2、敢于及时修正诊断并说“不”;

 

3、敢于承认错误。在临床工作中,一旦发生治疗失误,立即承认错误,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或减轻对患者身体健康的损害,防止损害扩大。这样既可减轻对患者的损害程度,又可有助于赢得患者及其家属的理解。

 

(作者: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副主任 周福德,内容有删减)

美国一医院收入远超北京医保? 返回列表 雨过天晴 勿忘风雨中的守护者

艾迪康医学检验中心 © 版权所有 法律声明 浙ICP备07020270号-1 浙公网安备330106020092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