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 6 月,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接连发生 2 起暴力伤医事件,两名护士受伤。就此,港大深圳医院方表示,面对暴力伤医绝不容忍、姑息,坚决报警。目前,两名伤医家属均被行政拘留 10 日。
暴力伤医处理流程 制图:宋嵩
港大医院:建立应对暴力伤医处理流程
6 月 3 日 12 时 30 分许,伴随着病人的一声「哎哟」,护士小戴的噩梦就此开始。只因为在替一名癌症患者过床时患者轻叫了一声,家属认为是护士故意弄疼了患者,一名患者家属便用高跟鞋直接踹向她。小戴被踹得直不起身子,事后查尿常规,尿隐血 3 个加号,尿红细胞 2243.9ul,诊断为肾挫伤。
6 月 20 日,同样的噩梦再次发生在护士小刘的身上。只因为没让一名不符合条件的发热儿童优先看诊,患儿的妈妈便大喊大叫,并情绪激动地踢了前来解释的小刘一脚。这个过程,被医院的急诊监控全程拍下。南山医院的核磁共振报告显示,考虑小刘左膝关节内侧半月板后角损伤,考虑左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撕裂可能。
两起事件发生后,港大医院均第一时间启动了危机应对流程。
将受伤医护人员与打人者分开后,医院立马报警。警察在接警后,5 分钟内赶到现场,并迅速将打人者带离。与此同时,急诊科危机处理小组成员也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支援,调取监控视频提供给警方,并将现场情况汇报给科室领导及行政总值班。危机处理小组成员中还有专人全程陪同被打者前往派出所笔录及验伤,在精神上提供抚慰。
事后,医院多个部门继续鼎力协作进一步为被打医护人员提供后续支持。人事科负责人第一时间来探望受伤者,并告知报工伤程序协助申请工伤。危机处理小组成员则着手后续的民事索赔事宜。公共关系科将暴力伤医事件向媒体公开,呼吁社会谴责。
「我们对暴力伤医坚决零容忍,一律报警处理。」港大医院急诊科主管朱嘉理,既是急诊科的主管,也是港大医院防暴力伤医危机应对小组的发起人之一。
港大医院早在 2014 年 6 月就成立了该小组,并制定了专门的危机事件应对方案和暴力处理流程。小组由 6 名医生和 14 名护士组成,24 小时不关机待命,随时应对院内发生的伤医危机事件,即刻赶到现场提供支援。当伤医发生时,医院在警方介入前不接受任何形式调解,小组成员陪同受伤医护人员去派出所做笔录、去医院做伤情鉴定,并尽力安抚他们的情绪。小组内部分精通法律的医生还会在必要时为受伤同事提供法律援助。
此外,港大医院每个诊室都设有两个门,其中之一在暴力伤医时用来「逃跑」。每个桌子下方都有一个警报按钮,每个医护人员都随身携带着一个「防狼器」。在医院,几乎所有的公共区域都装有监控。
「急诊科是暴力伤医发生的重灾区。」港大医院传讯及公共关系部传媒关系经理邓越萌介绍,急诊科的员工在入职前必须要参加医院组织的防暴力培训。
「踢打医护人员的情况在许多医院都有发生,但按照惯例,很少医护人员会选择报警,都抱着『算了吧』的态度,也不赔偿受伤员工。但是在我们这儿,医院和一线员工是一体的,站在一条线上。所以医生在我们这里觉得很有安全感。」朱嘉理说。
派出所:出台涉医事件处置流程
「一个医生在买菜时被打和上班时被打有很大区别。履职过程中被打,伤害的不单是医生的身心,还伤害了整个就医秩序,影响其他人。」深圳福田区天安派出所所长林钊说。作为港大医院所在辖区的派出所,自港大医院 2011 年成立,已接到 6 起暴力伤医报警。最近两起的伤医人员,均按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扰乱单位秩序条款拘留。
天安派出所辖区共两所医院和若干学校。派出所为涉医涉校事件出台了专门的处置流程。其中规定,除了快速接出警,果断带回涉案双方外,办案处罚一律从严从重。
6 月 20 日港大医院伤医事件当日,警察到达现场只用了三四分钟,并很快控制住局面,协助医院恢复就诊秩序,将相关人员带回派出所做进一步调查和处理。
6 月 30 日上午,港大医院为天安派出所送去锦旗。警方依法从严的处置态度也获得网友一致点赞,一篇为深圳警方点赞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被大量转发。
深圳市公安局介绍,2014 年起,深圳就对全市进行统一部署,在医院设置警务室,由所属辖区派出驻院民警值班。值班民警不但要负责日常安全巡逻,协助处理和化解纠纷,还要对医院的消防安全进行管理。
「医院和学校设立民警值班还是很有必要的,毕竟伤医和伤害学生的社会危害度都很大,警务室有震慑作用。而且,如果警察能够在关键时候出现帮忙调解纠纷,可能患者的火气就不会那么大了。」市民王先生说。